E物流的發展
時間:2024-01-09
點擊:165次
1、中國運輸企業系統效率低,運輸成本高
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運輸成本方面、周轉速度方面以及產業化方面存在較大差距,服務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較低。我國每萬元gdp產生的運輸量為4972噸公里,而美國和日本的這一指標分別為870噸公里和700噸公里。
我國運輸系統各環節的銜接較差,運轉效率不高,反映為貨物在途時間、儲存時間、基礎設施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僅以貨運汽車的生產率水平為例,美國營運汽車的單車噸年產量約為66萬噸公里,而中國這一指標僅為3萬噸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國鐵路貨車的運營速度僅46。4公里左右,散裝、集裝箱等高效運輸方式比重較低,裝卸時間較長;公路貨車的運營速度也不足50公里;內河航運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產成品的在庫周轉時間平均在3—6個月左右。
2、物流基礎設施配套性、兼容性差 、物流技術裝備水平低
總體來看,我國現有的物流基礎設施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是還比較落后。按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計算的運輸網絡密度,我國僅為1344.48公里/萬平方公里,而美國為6869.3公里/萬平方公里,德國為14680.4公里/萬平方公里,印度為5403.9公里/萬平方公里。這方面,我們不僅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與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計算則差距更大。
3.標準化建設滯后
物流是跨地區、跨行業的運作系統,標準化程度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各種物流功能、要素之間的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社會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國物流標準化滯后主要表現在缺乏有關的標準及規章制度,同時在推行標準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海運與鐵路集裝箱標準存在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海鐵聯運規模的擴展,對我國國際航運業務的拓展、港口作業效率的提高以及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又如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特別是現有托盤標準列入了國際標準中所有4種規格,也沒有推行的原則,這樣等于沒有標準。托盤標準和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備標準之間都有銜接關系,這就影響了托盤在整個物流過程中的有效使用。三是產品包裝標準與物流設施標準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雖然目前我國對商品包裝已有初步的國家和行業標準,但在與托盤和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施、倉儲設施相銜接的集裝單元化包裝標準方面還比較欠缺,這對各種運輸工具的裝載率、裝卸設備的荷載率、倉儲設施空間利用率方面的影響較大。四是信息系統之間缺乏接口標準,工商企業內部物流信息系統與第三方信息系統之間缺乏有效銜接,運輸信息系統、倉儲信息系統、物流作業管理信息系統之間互不溝通,由于沒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臺,以edi互聯網等為基礎的物流信息系統難以得到實際應用。
4、物流需求大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也迅速拉動物流行業的發展。在2010年,物流行業已經擠進了我國十大熱門行業之一,但是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速度還趕不上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由于巨大的需求量,因此在未來的幾年里,我國物流行業勢必要得到巨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