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危機的來源
時間:2024-01-08
點擊:108次
(1)經濟全球化趨勢促進了物流業務的發展,同時帶來了很多危險因素。在一個信息極度暢通和爆炸的年代,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加速,經濟活動的觸角遍布世界各地。任何一個地區發生的任何一個經濟事件,不僅能以即時性的速度被別的地區所知曉和掌握,而且對其他企業,尤其是有密切關系的企業,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置身于這樣一個經濟大背景下,物流企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各方的干擾與影響。如果不能快速處置或處理不當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如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對我國航運物流等行業的沖擊,使物流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物流危機的環境之中?!?br>(2)日趨龐大的供應鏈模式、復雜的網絡結構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和連鎖效應。隨著企業專注主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等理論在實踐中不斷深人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自己的非核心業務進行外包,形成了復雜的供應鏈結構,而且供應鏈之間相互交錯關聯,呈現出更加復雜的網絡化趨勢。眾多外包商的存在意味著大量不確定性,同時也意味著風險,在這種情形下,公司的控制能力將會受到嚴峻挑戰。因此,供應鏈的復雜性給企業的運作帶來了更多的風險。
(3)消費市場的變化莫測,強調物流模式的靈活性。由于市場上可選擇的商品越來越多,產品的生命周期不斷縮短,消費者需求不斷更新,所以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快。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物流模式的靈活性變得更為重要。如今企業大多依賴于供應鏈,供應鏈常常強調準確和協同——采購、生產、分銷要準確協調,越是要求協同,越是要求精密準確,一旦遇到變化,意外事件的發生,往往就會擾亂供應鏈,對各節點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加強物流模式的靈活性,可降低破壞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