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夢想,開始照進現實
時間:2024-05-15
點擊:62次
“‘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習近平在今年首訪中東三國期間在當地媒體發表署名文章說,而經過此訪,據觀察者網統計,已有至少30個沿線國家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相關合作協議。也是“一帶一路”國策給地方物流經濟注入一針強行劑。
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中國與沿線國家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年份,中國與世界共同繪制的合作共贏壯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1月19日至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沙特、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并訪問阿盟總部。這3國處于“一帶一路”西端交匯地帶,歷史、地理淵源決定了3國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此訪一個“重頭戲”。訪問期間,習近平同3國領導人商定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對接各自發展戰略,實現協同發展和聯動增長。3國分別表示,全力支持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并愿成為“一帶一路”通往非洲和歐洲的支點。訪問期間,在習近平和三國元首的見證下,三國分別同中方簽署了關于共建“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中國與沙特還簽署了加強“網上絲綢之路”建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據人民網此前報道,截至2015年12月31日,已有至少27個沿線國家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相關合作協議,加上習近平此行推動的3個,已達到30國。
2015年是“一帶一路”構想完成規劃并啟動實施之年。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努力與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對接,初步形成覆蓋亞、非、拉、歐四大洲的國際產能合作布局。
2015年,習近平共出訪了14個國家,包括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英國、越南、新加坡、津巴布韋和南非等。無論到哪里,“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項目始終是重要議題。在這些訪問中,習近平不僅與各國簽署了一系列多領域雙邊合作項目,也成功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戰略實現了對接。
2015年4月,位于中巴經濟走廊的卡洛特水電站被確立為絲路基金首個對外投資項目。今年1月10日,在距離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50多公里處的吉拉姆河畔,三峽集團承建的卡洛特水電站主體工程開工。
5月,中國與俄羅斯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歐亞經濟聯盟合作對接聯合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