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對物流系統的影響和作用!
時間:2023-12-30
點擊:170次
物流知識:物流管理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傳統儲運物流階段、系統優化物流階段和物流信息化階段。
傳統儲運物流階段以倉儲、運輸為主要物流業務,并將倉儲和運輸看成是兩個獨立的環節,把商品庫存看成是調節供需的主要手段,因而物流功能簡單、系統性差、整體效益低。系統化物流階段是將系統論的理論和方法應用于物流活動中,把物流活動的各環節看成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機的整體,管理上尋求物流過程的整體優化,以提高物流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這一階段人們對物流的認識已不再是原來僅指儲存和運輸的概念,而是包括包裝、裝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在內的物流系統。物流信息化以信息技術的應用為重要標志,實現信息標準化和數據庫管理、信息傳遞和信息收集電子化、業務流程電子化。物流信息化雖然使物流系統反應敏捷、效率提高、整體效益明顯,但由于信息管理對象的局限性,難以實現物流系統智能化的目標,使得物流信息化必將走向知識管理階段。
1 物流信息化的價值
1.1 信息化物流功能得到整合
物流系統是由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加工、配送等多個作業環節(或稱為物流功能)構成的,這些環節相互聯系形成物流系統整體。在物流信息化之前,即使從觀念上考慮了系統整體優化,但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傳遞速度慢、準確性差,而且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間的銜接不協調或相互脫節。
運輸規模與庫存成本之間的矛盾、配送成本與顧客服務水平之間的矛盾、中轉運輸與裝卸搬運之間的矛盾等,都是現代物流系統經常需要平衡的問題。解決這些矛盾,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上述物流環節進行功能整合,聯合運輸、共同配送、延遲物流、加工--配送一體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1.2 信息化使供應鏈各環節之間協調運行
物流信息化通過物流信息網絡,使物流各環節上的成員能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處在銷售終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對消費者,他們充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能詳盡地紀錄客戶的信息,制造商與分銷商借助物流信息網絡,幾乎可以同時共享零售商所獲取的市場信息以及零售商的經營狀況,從而迅速調整各自的生產和運營計劃;
同樣,物流信息網絡也使制造商的產品調整和銷售政策能及時被其他物流成員了解,也有利于他們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在這種物流信息實時反應的網絡條件下,物流各環節成員能夠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適應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
牛鞭效應就是由于缺乏集中控制的信息所致,使得在供應鏈較長的情況下,生產與最終需求之間差異增大。通過信息的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可以減少隨機性和縮短提前期,從而減少牛鞭效應。
1.3 信息化改善了物流系統的時空效應
時間效應和空間效應是物流系統的兩個主要功能。時間效應指通過商品庫存消除商品生產與消耗在時間上的矛盾,使生產與消耗在時間空間上達到一致;空間效應指通過運輸、配送等活動消除商品生產與消耗在空間位置上的矛盾,達到生產與消耗位置空間上的一致。
物流信息化通過快速、準確地傳遞物流信息,使生產廠商和物流提供商能隨時掌握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狀況,生產廠商實行準時制( just in time)生產,物流提供商實行準時制( just in time)配送,將生產地和流通過程中的庫存減少到最低程度,供應商與生產廠商或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被拉近,甚至達到“零庫存”或“零距離”,由此降低物流費用。
1.4 信息化提高了物流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
現代生產系統是以定單為依據,即采用定制化生產方式,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而且,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必須快速反應,這既是消費者的要求,也是生產者降低成本、形成競爭優勢的需要。生產系統的快速反應必然要求物流系統與之匹配,即也要快速反應。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實現快速反應。
海爾以現代物流技術和信息管理技術為依托,通過海爾電子商務平臺在網上接受用戶訂貨。用戶根據網上提供的模塊,設計自己需要的產品。
海爾采取jit采購、jit配送、jit分撥來與生產流程同步。海爾的采購周期只有3天。產品下線后,中心城市在8小時以內、輻射區域在24小時內、全國在4天內即可送達。完成客戶訂單的全過程僅為10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