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稅區物流業務的運作模式及其特點
時間:2024-07-20
點擊:81次
(1)基于國外大宗進口商品向國內市場分銷的物流運作模式
國際大宗進口商品利用保稅區作為物流分撥基地,面向國內市場開展分銷活動,是目前一些跨國公司和具有較強專業性國際企業在中國市場的一種主要運作方式。以保稅區為分撥基地的物流活動,其主要的好處有:1)緩征進口關稅,減少企業的資金占用;2)能夠根據客戶要求及時報關進口手續,保證現貨交易,避免交貨延誤;3)利用中國保稅區低成本的物流及相關服務設施,降低分銷活動中物流成本;4)便于開展售后服務,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總之,利用保稅區作為分撥物流基地,可以從整體上降低國際進口商品在中國的銷售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
此類物流業務對保稅區物流功能的需求,主要是以倉儲、配送、報關服務、簡單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服務為主。
(2)基于國內出口商品在保稅區集結和配送的物流業務運作模式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中國商品國際競爭能力的提高,跨國采購活動已日益頻繁地出現在中國市場,許多生產性跨國公司、國際大型零售企業和專業化國際采購公司的國際采購網絡正在向中國延伸,并在我國沿海地區的大型港口城市,特別這些地區的保稅區中開始建立國際采購中心,將從中國市場采購的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往世界各地,進一步帶動了我國出口的活躍和發展。此外,國內一些新興的企業集團和貿易公司也在加大開拓市場的力度整合出口渠道和資源,開始重視利用保稅區作為出口商品的集配中心。因此,基于出口商品集散的物流業務就成為保稅區物流運作又一主要方式。
保稅區出口商品集散物流運作的其主要的優勢是,1)便于根據國際市場生產和銷售需求,提供配套商品和服務;2)出口企業能夠在商品離境之前享受出口退稅、結匯等貿易促進政策,加快資金周轉;3)便于利用保稅區低成本的物流及相關服務設施,降低分銷活動中物流成本;4)降低出口企業的市場風險,縮短理賠、補貨以及調換商品的時間,減少出口企業的損失。
出口商品集散中心的物流功能除基本的倉儲、運輸、流通加工、報關服務及信息服務等基本服務和增值服務之外,還需要提供商品檢驗服務,以在保稅區這樣的境內關外區域發現出口商品的問題,并在貨物離境出區之前完成可能出現的理賠、退貨、補貨、調換等出口后序工作。
(3)基于加工貿易的國外原材料進口與制成品出口的物流業務運作模式
加工貿易是我國國際貿易中最為重要的貿易方式之一,也是支撐我國保稅區發展、特別是物流功能發展的主要動力。從保稅區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與加工貿易有關的物流活動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與非保稅區加工貿易企業從國際市場進口原材料有關的物流活動,以及與制成品向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銷售相關的物流活動;二是保稅區內加工企業的利用進口和國內市場的原材料的物流活動,及其制成品向國際市場出口和國內市場銷售出口的物流活動。由此可見,加工貿易企業進出口活動所帶動的物流活動是非常頻繁的,其物流業務的運作形式也比較多樣化。
(4)基于轉口貿易的物流運作模式
同國際自由貿易區一樣,轉口貿易是保稅區的又一重要功能。轉口貿易的開展和擴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保稅區(或自由貿易區)應在區域市場中具有較好的地理區位優勢;二是保稅區能夠提供進出自由的制度環境和便利條件;三是保稅區應位于區域或世界交通樞紐,具有良好的運輸條件和物流設施;四是保稅區的物流運作成本相對較低;五是保稅區及港口、海關等方面的管理效率較高。
轉口貿易的物流運作是以區內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主體,其物流業務的主要內容是為轉口過境商品提供倉儲、多式聯運、城市物流分撥以及物流信息服務等。
(5)基于國際商品展示的物流業務運作模式
保稅區的國際商品展示功能是擴大保稅區貿易進口和加工貿易增長的一個重要的輔助功能。特別是隨著中國成為wto成員國,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會帶來更多的國際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保稅區通過為企業提供商品展示功能和交易服務功能,可以促進保稅區貿易活動的開展,增加保稅區物流流量。
以國際商品展示為基礎的物流運作基本類似于大宗進口商品的分撥和配送物流,但運作主體是保稅區內的物流企業,進口物流的批量將隨國際國內需求的增長逐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