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業立體倉庫設計應打破傳統概念
時間:2024-04-10
點擊:116次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物流倉儲業的發展,在倉儲業立體倉庫設計之時應該跟隨時代的步伐、產品需求的更新,打破傳統概念進行新的、因地制宜的設計。
高架立體倉庫,曾經是高倉儲利用率的象征,現代工廠物流的基本配置。不過現在,它越來越不適應工廠物流發展(精益物流)的需要。
首先高架立體倉庫空間利用率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貨架之間的通道通常需要2-3m,是貨架本身寬度的2-3倍(貨架寬1m),如此計算地面空間利用率只有30%左右。
而內部配送的效率很低(把物料從倉庫配送到生產線),過程包括叉車卸貨、分揀、分揀后再叉回貨架(零件倉儲通常是整進散出,搬回貨位是無效的浪費),配貨時間為2小時左右。按照如此頻率和效率,生產線邊要保持4小時以上的庫存。
隨著精益生產的推進和客戶對響應速度要求的不斷提高,生產線邊的庫存越來越低,很多時候都不會超過2小時,很多已經是1小時甚至更少的庫存量。因此高架倉庫的配貨效率已經不能滿足生產的需求。
或者為了滿足更高頻率的內部配送,需要配置更多的人員和叉車,而企業為此付出的成本是消化不好的。另外,叉車本身作業效率不高和在工廠引發的安全隱患和安全事故也讓企業開始承擔不了。
地面空間利用:2-3米寬度的物料存放區之間只需要1米左右的通道,地面利用率接近70%,空間上可以相當于高架2-3層的儲存量,就按兩層計算(高架通常是4層,多的5層)空間利用率也很高。因此規劃良好的超市空間利用率不比高架低。如果空間不夠,空間利用率還需要提高,怎可以采用雙層超市。
超市配套高效率低成本的配送:使用標準包裝不需要分揀,直接從貨架上搬下來就可以裝上拖車(不需要叉車),配送頻率可以做到15分鐘一次。
超市目視化讓倉儲管理變的簡單高效,庫存數據更加準確,管理成本大大下降。
當然高架也還有用武之地,比如用于成品存放(高架最適合成本存放:成品包裝更加統一和標準,成品物流一般都“整(托)進整(托)出”。或者批發方式的流通領域,電商倉儲不適合用高架(因為電商下架頻率高、批量小,對效率和成本的挑戰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