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集裝箱安全倡議(CSI)
時間:2024-04-12
點擊:116次
美國集裝箱安全倡議(簡稱csi)是美國全球反恐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在于防止恐怖組織或恐怖分子利用海運集裝箱襲擊美國。
csi的主導原則是,把甄別貨物安全風險和查驗的環節前置在海運集裝箱的出口港和裝運港,使美國的邊境或港口由第一道防線變為最后一道防線。
csi的主要內容具體由以下方面組成:
(一)以對預先獲得信息的風險目標分析為基礎制定高風險集裝箱的識別標準;(二)在集裝箱運往美國之前進行預先甄別;(三)運用科學手段預先檢查高風險的集裝箱;(四)設計和使用智能化的安全集裝箱。
全球20大港口“入網”csi計劃
為全面實施csi,美國海關計劃先從對美國出口海運集裝箱前20大外國港口入手進行試點。輸美前20大海運集裝箱港口依次是:(1)香港;(2)上海;(3)新加坡;(4)高雄;(5)鹿特丹;(6)釜山;(7)不萊梅港(德國);(8)東京;(9)熱那亞(意大利);(10)鹽田港;(11)安特衛普(比利時);(12)名古屋;(13)勒阿弗爾(法國);(14)漢堡(德國);(15)斯塔西亞(意大利);(16)費利克斯托(英國);(17)阿爾赫西拉斯(西班牙);(18)神戶;(19)橫濱;(20)拉加班(泰國)。
截止2002年8月,已有加拿大、新加坡、荷蘭、比利時、法國、德國和馬來西亞等7個國家相繼同意加入csi。
為確保csi的有效實施,美國已經或即將采取一系列相關及配套措施,包括:
(一)出臺規定承運人須在海運集裝箱裝船前24小時向美國海關申報貨運艙單的新法規(簡稱“24小時規定”)。
美國海關署長2002年8月7日宣布了要求海運貨物承運人必須在海運集裝箱裝船前24小時向美國海關申報貨運艙單的新法規,并于8月8日在美國《聯邦憲法》公布該法規。12月2日生效,2003年2月2日正式實行。
(二)實施“海關-商界反恐伙伴計劃”(c-tpat)和海關與企業的合作伙伴計劃。
(三)與csi結合確定通關便利的適用對象。美國海關將按是否加入csi和c-tpat決定對運抵美國的海運集裝箱貨物給予快速通關還是細查細驗。
(四)海關增配高技術檢查設備。
(五)建立海關與港務部門的伙伴關系。
(六)取得國際海獅組織的支持配合,著手建立相關管理制度和國際標準。
為支持美國csi,國際海事組織(imo)已提出一項在世界海關組織(wco)的協助下研究建立裝運港集裝箱檢查機制的建議,并已通報imo各成員國審議。此外,imo正著手研究建立對所有超過5000噸位船舶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并會同國際勞工組織制訂新的海員身份證件。imo支持國際主要海運公司建立與美國海關的安全伙伴關系。
(七)在wco框架下建立保證國際貿易供應鏈安全與便利的多邊合作機制。
2002年6月27-29日wco召開的理事會年會已通過《海關合作理事會關于國際貿易供應鏈安全與便利的決議》(簡稱scs),并正在制定實施該決議的具體行動計劃。csi是雙邊安排,scs則是wco框架下的多邊安排。scs的通過預示wco將加快制定報關基本數據元國際標準和海關與商界伙伴關系等國際規范的進展,以便為csi和scs的有效實施奠定基礎和提供保障。
“9.11事件”以后,各國際性組織關注的重點已從加強貿易管制維護國際經貿次序,向確保國際貿易安全和便利這一更高更寬的領域轉移。csi就是這一變化的標志,也是其必然的產物。
csi計劃對上海的影響
目前,上海位居輸美前20大海運集裝箱港口的第二位(深圳鹽田港居第十位)。據統計,2002年上海輸美的海運集裝箱為90萬teu,從美國海運進出口貨物總值30.42億美元,海運出口到美國的貨物總值144.28億美元。據分析,上海參與csi,可能會對上海的對外貿易,國際航運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合格集裝箱內的貨物在運抵美國的時候,將獲得美國海關充分的通關便利,迅速進入美國市場;2.高度的安全措施為國際航運增加安全保障,進而帶來上海港進出集裝箱數量的增長;3.優化上海的投資環境,吸引國際物流公司、集裝箱運輸公司在滬投資;4.在發生利用貨物集裝箱進行恐怖襲擊的時候,參加csi的港口由于擁有合格的安全體系仍將保持高效運轉。
二、消極影響
1.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對出口貨物的查驗量,可能會造成部分出口貨物延遲出運;2.增加出口企業的商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