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物流信息怎樣有效保障?人大代表有話說!
時間:2024-03-25
點擊:170次
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實現物流服務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高效耦合和精準對接,實現物流環節的實時監測和高效管理。“互聯網+”恰好提供了這樣的途徑和技術手段。結合物流業倉儲費用高位運行、綜合運輸費用總體偏高、個性化物流供給不足等問題,就“互聯網+”環境下推進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羅代表建議:
1、構建實時動態的物流全過程管理及信息共享平臺。物流服務包括運輸、倉儲、采購、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流程。引入“互聯網+”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手段構建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可通過信息共享實現“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對接,減少庫存及倉儲時間,降低倉儲保管費用;構建物流全過程的實時監管和控制,可實現物流資源連接與重組,優化物流資源配置,優化運輸方式分工與銜接,降低綜合運輸成本;同時,實現全網采購、調度、監控服務,為物流信息共享、資源配置、支付金融、物流裝備,創新開發提供系統驅動。進而達到提高運輸效率,去除過剩產能,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2、創新物流服務模式,實現物流與產業的深度結合。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我國目前工業與流通企業對外支付的物流費用已占到社會物流總費用的65%,說明第三方物流和外包物流業務發展趨勢較好。但是,企業所支付的費用仍主要用于運輸與倉儲,用于高端物流服務較少,說明供應鏈融合度仍處在較低水平。因此,要鼓勵有條件的第三方物流向供應鏈服務商轉變,充分利用物流信息平臺,用好“互聯網+”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捕捉產業物流服務需求,提高有效供給能力,滿足制造業精益物流、電商物流、城市共同配送、冷鏈物流、農產品物流、危化品物流、特種運輸、醫藥物流、應急物流,等個性化物流需求。同時,創新和拓展物流服務新模式,開展供應鏈設計、采購供應、廠內物流、供應鏈金融等高端物流服務,促進物流與產業的深度結合。
3、重視物流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互聯網+”在實現資源有效整合和互聯互通的同時,也增加了信息泄露風險。信息的泄露將帶來物流服務供給側的信譽失衡和資源浪費,為此有必要重視物流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降低物流信息安全風險,一方面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加快網絡法制建設,另一方面需要物流企業提高自身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意識,加大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技術和管理投入。譬如,就物流企業而言,物流信息包括了自身信息和貨主信息兩部分。物流企業一方面需要對自身的數據進行重要性評估和保密性等級劃分,并進行對應防護處理;另一方面也要對涉及客戶的隱私信息進行必要的加密處理。在“互聯網+”環境下,物流企業與有實力的網絡安全企業展開合作是進行物流信息安全防護的有效途徑。